俄罗斯企业正寻找破解“难采”原油的技术钥匙

石油及石油产品供应商“石油资源”公司总经理谢苗·加拉古利日前在接受《俄罗斯报》采访时,就各大公司在开发难采石油储量(难采油气资源)方面所做的努力,以及热化学作用技术的发展前景,发表了相关评论。



图片来源 rg.ru
目前正在政府最终审议阶段的《俄罗斯能源战略2050》明确提出,要力争维持当前的石油产量水平。俄罗斯能源部第一副部长帕维尔·索罗金指出,要实现这一目标,需付出巨大努力,因为现有资源基础的质量正在逐步下降。

据估算,俄罗斯的石油总储量约为310亿吨,但联邦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奥列斯特·卡斯帕罗夫指出,其中超过50%为难采资源,而其中只有约70%被认为具有经济可采性。不过,这一比例会随着市场行情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变化而发生调整。得益于相关激励措施,目前难采资源在全国石油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已超过30%。

图片来源 rg.ru
这不仅包括为投资开发和应用相关技术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,还包括在多个地区设立技术试验场,用于相关工艺的测试和优化——目前此类试验场已在包括汉特-曼西自治区、亚马尔-涅涅茨自治区和秋明州在内的多个俄罗斯地区建立。

“多年来,各家公司一直在努力开发本企业油田中的难采油气资源,但这项工作并未形成系统化推进。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,以及在拥有较大规模易采储量的前提下,各油田需维持自身的经济效益,结果导致许多原本前景良好的难采资源开采技术未能得到充分发展。尽管如此,开采工作仍在持续推进,到了2025年,推动企业更积极开发这类资源的激励因素,比10年或15年前明显增多。”

——石油及石油产品供应商“石油资源”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谢苗·加拉古利(谢苗·加拉古利)表示。


专家指出,“难采油气资源”不仅仅是指埋藏较深、地质结构复杂、渗透率低或含水率高的油藏,也包括高黏度和超高黏度原油资源,以及那些已经被高强度开采过、剩余可采资源有限或地理位置偏远的油田。对于这类不同类型的资源,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。

巴任组地层需要专门的技术方案

相比之下,巴任组地层的开发更加困难。该地层是一种深埋在西西伯利亚地下、深度达3000米、覆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含油岩层。巴任组有时被称为“页岩油田”,常被拿来与美国的巴肯页岩相比较。但专家指出,由于两者在地质结构和原油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,因此像多段水力压裂(多级压裂)这样在巴肯成功应用的技术,在巴任组并不一定有效。

图片来源 rg.ru

“在巴任组地层最具应用前景的,是热化学作用技术,其研发始于2010年。该技术几乎可以适用于从4000米深的地层中开采所有类型的石油资源,包括天然沥青、重油、高黏度油,以及中质和轻质原油,并可显著提高开采效率。经济角度来看,该技术在新油藏开发中效果最佳,但也可以应用于老油田,例如开发那些含水率高、仍保留完整区块的成熟油藏。”

——石油及石油产品供应商“石油资源”公司的专家表示。


热化学作用技术最初就是专为巴任组的工业化开发而设计的,其原理是在含有石油干酪根的地层中注入高温(可达550°C)、高压(可达60兆帕)的超临界水(SCW)作为作业介质。

通过热化学作用技术,目标是在地层中转化干酪根(这是一种存在于页岩等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)。干酪根是一种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残留,其本质是沉积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物质残片,在地质演化过程中通过温度和压力的升高(成烃作用阶段)可以转化为石油。当在巴任组地层中注入超临界水(SCW)后,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,干酪根会转化生成新的石油,主要为轻质原油。同时,原本稠厚的沥青质(重质)原油也会发生分子层面的结构改性,转化为较轻的石油,过程类似于炼油厂中的加工裂化。

税收支持助力加速发展

能源行业代表与政府官员普遍指出,目前难采油气资源开发项目之所以能够在钻井成本方面取得成果,关键在于实施了专门的税收制度并进行了大量投资。根据“石油资源”公司开展的研究,在未来十年内,要实现对巴任组难采石油的全面工业化开采,预计将需要9000亿卢布的投资。然而,如果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并推动本土油服体系的发展,俄罗斯每年有望额外增加2500万至3000万吨的石油产量。

这类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能源行业与科研领域的密切合作。因此,“石油资源”公司计划聚焦难采资源开发,并于2025年2月与喀山联邦大学地质与石油天然气技术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。该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难采资源开发方向的深入研究。喀山联邦大学副校长丹尼斯·努尔加利耶夫表示,此次合作为高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,并有望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和实际成效。

资料来源 rg.ru

其他文章